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

【秋分】大自然的二期作

和禾生產班種一期稻,二期呢?交給天公伯種水種野生物!
因為新田和環教公田的晚植,因為兩個風強雨大的颱風,在八月最底終於結束和禾史上最長的收割曬穀季。初秋只剩《狸和禾》忙著收穀碾製寄送給支持的朋友們,山村進入較為閒適的狀態,也陸續有較多的學生或朋友們參與課程。但迎接他們的不是黃澄澄或綠油油的稻作,讓這些農田觀察家充滿好奇。
其實在五月底不再挲草後,稻株的間隙就陸續冒出低矮的水草們。一直到收割時人們踩過機器桶拖過,都不減他們隨後旺盛地生長。秋天授粉昆蟲們不斷在田裡覓食,那些被人覺得不起眼的小花,在天涼前正扮演關鍵的角色幫助其他生物度過秋冬的蕭瑟。
而此時也因為割稻的殘株陸續腐化,學生們上課後一起幫忙把又冒新葉的稻頭再踩入土,田底的腐食及掠食動物正樂著,龍蝨、紅娘華、仰泳椿、晏蜓,還有一班不知是碰到什麼時間節奏,師生徒手就撿起3隻小黃鱔。「這個太多會鑽田埂洞,找一天找大家來吃大餐。」守隆說說還是又放走了牠。
農人與這些田間生物的行事曆,剛剛好就這樣對起來了,我常在想,這就是Satoyama Style的微棲地經營吧?猶記得早春田壁和田裡清得乾淨,羽化的細蟌蜻蜓們是攀著秧苗邁向蟲生的航空階段,未強壯成空中霸王的幾小時柔弱,則是躲到田籬灌叢避天敵;四五月漸熱,田壁田埂上鼠麴草戟菜地耳草狂冒,正好採來做成消暑退火的青草茶和點心;七月蒸發散高日頭赤炎,還好有茂盛的稻葉遮蔽,水草及水蟲們挨著稻株向外擴張;捱過水位可能較低又收割盡空的八月下旬,颱風或鋒面帶來雨水,整片田就是野生物的天下了。而這二期作也是綠肥,下個月翻犁後再次孕育明年稻作需要的肥力,再開始水稻與野生物相互依偎的一年。


經過這幾年,我們也發現農人與天公伯的兩期作不限於這些田區蓄水的範圍,還包括依賴水田作為水源濕地的動植物們:
◎需要潮濕卻又喜歡日照的草本植物和蔓性小灌木,在終年蓄水而有側滲的田壁生長著。如小毛氈苔、闊葉彌猴桃。
◎迴游或藉由水域移動覓食的魚蝦蟹龜,水田持續地蓄留滲漏,某個程度穩定了河溪水量,同時這裡的埤塘和水田也是成了補充營養的覓食休息站。如毛蟹、鱸鰻、柴棺龜。
◎林緣的哺乳動物及鳥類,也把水田當作飲水覓食或洗浴的場所。食蟹獴、山豬、山羌,都常來留下足跡食痕;鳥兒挨著溝渠排隊洗澡,蛇雕盛夏也偶被撞見從田區飛上電桿抖落一身濕。



農業環境在半自然與人為程度上呈現光譜分佈,與自然生態系一樣,提供了規模與面向不一的供給服務、調節服務、支持服務、及文化服務,因此農業作業的方式與規模,也影響農地所承擔與產出的生態系服務。大部分的農地在作物產出的供給服務比重較高,和禾田則是在農地的光譜上較接近自然系統,用傳統農業的相容性,修復濕地水域草生地這些受損的自然系統,也補充這些自然系統受損的生態系服務。所以,面對這些家園驟減的生物們,我們不是邀請學生來讚嘆,而是讓年輕一輩再次知道農田過去曾與這麼多生物們共享;為了永續的發展,還是需要為牠們留些餘地,就還給天公伯二期作吧,繼續在這裡被人們越吃越多、越用越多。

  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處暑】8/23--【秋分】10/2

《做什麼》:曬穀後的回潤、田間散草、篩穀秤重收穀入倉、大自然的二期作、田間生物調查、颱風前記得先把水孔降低、收茭白筍。
《站出去》:今年間歇早透的涼意,白腰草鷸來了,大彎小彎藍鵲樹鵲叫聲盈耳。

《最搶眼》:田間觀察家們的尖叫與歡笑,牛隻回到田裡吃草,不時集結的白鷺陣。